黄道婆读后感一:
当老师教完我们《黄道婆》这篇课文时,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虽然黄道婆历经坎坷,但是她就没有被困难打倒。黄道婆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我想到黄道婆那种艰苦、痛苦的生活,又想到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只疼我们这一个小宝贝,什么时候痛苦过,什么时候委屈过,就算被打,也是我们犯了错误呀﹗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多幸福呀﹗可黄道婆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的虐待,也不能见父母,那多么痛苦呀﹗饭也吃不饱,还要工作,太悲惨了﹗一对比,我才知道,我们过得多么幸福呀﹗可是我们还不知道珍惜现在的生活。一遇到不开心的事,还总是抱怨父母,可父母还是笑脸对着我们,那时候,有谁对黄道婆笑呀﹗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虽然黄道婆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黄道婆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她的智慧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无私地教给父老乡亲们,并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研究出了更加先进的纺织工具,赢得了“棉神”之称。虽然黄道婆从小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却发明了这么先进、这么伟大的技术和工具,她这种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太伟大、太令人敬佩了﹗我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勇于创新,一定也能发明出伟大而又先进的发明,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民族更加繁荣。我下定了决心,长大一定要成为科学家,为人类造福。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黄道婆读后感二:
上个学期看了一部电视剧叫《天涯织女》,讲的是有关于黄道婆的生平事迹。
我在这学期的一本书看到有关于黄道婆的故事记录在陶宗仪的《辍耕录》中,一直想要找找,可无奈琐事过多,一直无暇顾及。今日总算是找到了,在《南村辍耕录》第二十四卷。
◎黄道婆
闽广多种木绵,纺织为布,名曰吉贝。松江府东去五十里许,曰乌泥泾。其地土田硗瘠,民食不给,因谋树艺,以资生业。遂觅种于彼。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子,线弦竹弧置按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织成被褥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未几,妪卒,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又为立祠,岁时享之。越三十年,祠毁,乡人赵愚轩重立。今祠复毁,无人为之创建。道婆之名,日渐泯灭无闻矣。
文字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是说黄道婆从崖州来的,她教那里的人们制作织布机,还教会她们织出不同的花色。这给中国古时的纺织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是,她死后,祠多次被毁,到最后渐泯灭无闻矣,还是挺悲伤的。
在电视剧中,黄道婆原叫黄巧儿,她经历了许多波折,尤其是在感情上,她和公主都爱着将军,但是她儿时的玩伴因为救她而致残,最终她无怨无悔地嫁给了他。并一直照顾他。一听到有良医可以治愈她的丈夫,她不远千里背着丈夫去求医。丈夫被她的真情感动,当她被另一位官员胁迫做他妻子时,他丈夫奋力站起来和官员同归于尽,他说他要告诉他什么叫尊严。失去丈夫以后的巧儿流浪到别的地方,并开始教授当地的民众纺织技术。当然还是会觉得电视剧比较精彩。我只能说文献上的内容还是不够充实,无法真实地展现巧儿的性格和命运。我觉得这是历史上的漏洞。挺可惜的。
虽然黄道婆的名声是渐泯灭无闻的,但是她的贡献是永恒的。
黄道婆读后感三: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许多勤奋、勇敢的普通劳动者,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为中华民族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末元初,被誉为中国古代手工棉纺织技术革新家的黄道婆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