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观后感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花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一本书。两个字后悔。 这本书给了我太大的震撼,给了我太大的悲伤,给了我太大的绝望。 我觉得自己变老了,看淡了这个世界,恍惚间,心里充满了悲伤。 从头至尾,我怀着怎样的心情看完的这个书,这本我认为有着巨大价值的书。 难过。绝望。无限的感慨。 心一直是痛的 眼睛一直是红的 鼻子一直是酸的。 那么,要说有一点好处就是 我不怕死了。
若曦。一个从现代无意间进入大清王朝的女子。一个知道历史的女子。 眼睁睁的看着一切都向着惨目忍赌的历史前行,只能一个人默默悲哀。祈祷着不要恐惧的未来。 从小在一起嬉闹的阿哥们,终究帝不过悲惨的命运。只因为皇位的诱-惑。 无论是想与不想当上皇帝,他们都是逼不得已。 他们的路只有两条,当上了皇帝,就能保护自己所爱的人,就能不用在恐慌中度日 然而,一旦他们失败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死。惨死。 尽管兄弟之情有多么深厚,结果,早已注定。并不是谁的残忍,只是命运的法则。 这些男人,也许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也许在争夺皇位时心狠手辣。 可是内心的情同样那么柔,同样那么深。 他们都爱护着若曦,他们也都很倚重兄弟之情。
无论是勇敢的相爱,如八阿哥。无论是静静的关心,如四阿哥。 无论是依依的陪伴, 如十三阿哥。 无论是默默的守护,如十四阿哥。 若曦的心是一直感动着的,却也是一直恐惧着的, 她知道他们未来的命运,尽管结局早已注定,她仍然抱有侥幸。
------ 第一次,她爱的是八阿歌胤禩,他们在大西北草地上拥抱,亲吻。 他们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那一刻,他们是那么幸福。可最终,若曦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逃避。 胤禩。历史上的八贤王。他的结局是可悲的。 若曦知道,所以她离开了他。而是她没有勇气,她承受不了悲伤。 留下他送的镯子。独自想念。 历史上的八贤王是真正的只有过一个女人的男人。 而那个女人不是她。若曦也知道。 遗忘,是最好的路。 我想即使到最后,他明白了八福晋对他的爱,他祈求与八福晋同葬。 也只是因为愧疚。 而他内心爱的始终是草原上那个和他海誓山盟的女子。 直到最后。 他冒着被雍正憎恨的危险,为了若曦想出宫的愿望。 他竟对雍正说出了他与她曾经的爱恋。 正因为这恼怒了雍正,雍正才那么决绝的把若曦嫁给十四,让她出宫。 临别前此生的最后一次相见。 当她看到他在马车后孤单的身影,她终于忍不住抱住他痛哭。 他只是淡然的看着她。深邃的目光。 他说 此生已尽,没什么好说的,我的心思你大概都已明白,既然明白,就能理解,那也无所谓伤感 回忆涌来,若曦的泪水滚滚亦涌来。 当年那个身穿月白长袍,面若冠玉的男子从屋外偏偏而进时 他们怎么都想不到他们以后的故事 他最后送走的是她,也是曾经的他自己。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这就是若曦和胤禩吧, 最自然的执子之手却因为那个早已注定的未来而无法与子偕老。 她曾奢望他能因自己停下脚步,如果他能,她是愿意放下尊严和自由的。 他不能,也并不是他的错。从初相见到古道旁,除了不能答应她放弃,他做了所有自己能为她做的事 ---即使已为俎上之鱼动辄得咎,他仍愿为她触犯天颜- 红尘已无可留恋,若能换的她的新生,多些折磨又何妨?
----------------- 第二次,她爱的是四阿哥。胤禛。历史上的雍正皇帝。 开始,也许她并没有去爱,只是知道他是未来的皇帝,想找个安稳的依靠。 而胤禛对她却是真情真意。爱得那么深。 人生一梦。 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 当他轻描淡写的说出 想要 二字时 他已握住了开她心门的钥匙。 当他仍掉伞陪她在雨中挨着,受着,痛着时 她已彻底想他打开了门 当他护住她,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 她已决定此生不可能再忘。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 她便那么深爱上胤禛。 她说 不爱四阿哥 不爱雍正 只爱胤禛。胤禛 胤禛 胤禛。 她心里的名字。她心里的呼唤。 即便知道他夺取皇位的凶残,他仍然是她心里温柔的胤禛。 即便知道他对其他兄弟的迫-害,他仍然是她心里脆弱的胤禛。 他就这么宠着她,爱着她。她就这么陪伴着她。 即使她知道最后的结局,他日后的厉行,她也丝毫不动遥 最后的最后。 看着八阿哥的绝望,看着十阿哥的悲惨,看着十四的落寞。 她终于想要挣脱,离开雍正,离开让她日日恐慌的紫禁城。 她请求嫁给十四。 雍正最后放过了她,只是口上说放了,心里却从未放下。 他派出探子们不时打听她的消息。 在遥远的深宫中为她而 喜 怒 哀 怨 而若曦。也早已认定了胤禛。 日日模仿着胤禛的字迹练子,每笔每化,都带着无尽的相思。 珍藏着胤禛给她的一切物品,看一眼,落一眼的泪。 直到死,也盼望着胤禛的到来。 结果,她没有等到他的到来,独自死去。 当雍正看到书信中 马尔泰氏殁 ,那是怎样的痛。比死还痛。 他不是不爱她了,而是因为太爱。 当探子们向他汇报她与十四共度良宵不时传来欢娱声时, 他大怒,下令十四侧福晋的信一律不看。 自然地,他没有看到她最后的爱,没有看到她最后的呼喊。 悔,怨,苦。 他最后一个人承受。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这就是若曦和胤禛吧, 最初的注目是因为他是雍正,最终的相思只因为他是胤禛。 十年光阴,百转千回,有他在心底,浣衣局的苦役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她在身畔,紫禁城的风霜又如何呢?不是没有喜悦欢欣,不是没有退让挣扎, 奈何身在九重,自有挣不脱的恩怨,纵广有四海,却藏不住一点真爱。 潇潇夜雨中,他的爱和恨一起疯长;笔墨纸砚间,她的思念比生命绵长。 孟婆有汤,抹不去那个孤决的背影;四季有时,吹不散发间木兰的芬芳。 就这样不离不弃,就这样地老天荒。
----------------- 与八阿哥。 与四阿哥。 是轰轰烈烈的爱。 但我最爱的是十四,这个一直守护在她背后的男子。 这个远远观望她,内心却有着丝毫不逊色的爱的十四。 这个给了我最多最多,数不尽的感动的男子。 这个让我无比爱着的男子。 他是历史上千古一帝康熙最得意的儿子, 他是威震西北名扬四海的大将军王, 他是四阿哥胤禛争夺王位时最强有力的对手, 他是文韬武略一表人才的皇十四阿哥, 他是一个为了那个永远不会为他回头的女子深情无悔付出的男人。 拂面好风故园来,此情与卿两无猜。 珍重青梅竹马意,暗香袅袅入襟怀。 也许没有人知道,同十阿哥一样,若曦,是他的初恋。 第一次见到若曦,是在八哥府邸的凉亭里,那个十三岁的少女, 捧着宋词的读本,满脸的凄楚怅然,晶莹清亮的眸子里盛满了盈盈欲滴的泪。 当时年少不识情滋味的他怎么会明白,她是在为一则生死两茫茫的爱情故事而感伤? 第二次的遇见,同样是在八哥的府邸,不过却是在十哥的寿宴。 远远的,从湖边的水榭传来少女清亮的歌声,明眸皓齿艳无双,比拟圆月两相仿。 唱着麻姑祝寿的戏曲,吸引他寻着歌声塌入她与十哥的世界。 只是,当时的他并没有对她过多的注意,这宴会上的闺秀小姐,像是皇宫御花园里的珍品, 千姿百态万紫千红无一不美无一不娇,她最多也只是其中较为绚目的一朵罢了。 真正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她与郭络罗家的明玉格格的那一架。 怕是整整十五年来,他都没有见过两个姿态优雅的贵族女孩这么不顾形象的大打出手 战况激烈到双双掉进湖里不说,她被捞上岸,戴饰散乱发丝滴答全身湿透全然狼狈, 居然还能把自己放当老虎,对着明玉就是一阵虎喝,当时震住的何止是明玉格格 还有年仅比她大一岁的他。 她一战成名,得了个“拼命十三妹”的雅号,而他也记住了她。 第三次的碰面,则是在团圆平和的中秋宴上,皇阿玛亲口指婚, 十哥逢旨完婚, 她听闻后夺门而逃, 四下哗然,窃窃私语,连他都误以为, 她是为了十哥的婚事而发疯, 谁料,事后她却淡淡的表示, 她难过不是因为十哥的婚事, 而是这婚事是别人强推给十哥的, 他本人并不想要。 她说,她喜欢十哥并非爱情, 她说,我难过只是想不通, 为什么自己的命运却要听别人的摆布,为什么不自己决定? 如此大逆不道足以欺君的话一字字地敲打在他心上, 这番大胆又叛逆的对话是他循规蹈矩十四年来平静生活里从未听到的 ,在震惊不敢置信之余,他对她又是刮目相看。 大胆,真实,坦白,又带着些许不符年龄的苍茫, 她在他心底的刻画渐渐鲜明。 像是一个活色生香的迷团,她会走,会动, 她在他眼前晃动着,他则不自觉的以眼神追随,以心思捉摸。 当他看见她与十三哥交好,还与青楼女子厮混在一起时, 那么明显的惊怒和不屑。 惊怒是因为看到她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 与潇洒不羁的十三哥在一起, 而十三哥又与青楼艳史花名在外划上等号。 不屑是因为她居然能和青楼那些非良家女子处的那么好。 一直觉得,十三是非常骄傲的, 这种骄傲不是指他态度的蛮横强制, 而是他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高人一等, 他是皇十四子,有与生俱来的皇室血统高贵的阿哥身份 ,他无法像十三哥那样能迂尊降贵地与各个阶层的人物相谈甚欢, 他的本性亲和,而亲和亦有底线。 当这两种情绪与心底异样的情愫相冲撞时, 年少气盛的他忍不住对她像斗鸡般的你来我往出口讽刺, 最后被她抢白的哑口无言。 一直觉得,十四先前对若曦的感情是很矛盾的: 当看到若曦与十三交往甚密,他会不屑的冷哼, 看到她与四哥眉来眼去时,他会好几天都不理若曦。 我们那不懂儿女情长的十四,他当时并不知道, 他那自以为是的愤怒,其实本名叫做不安。 他总是矛盾着,一边反感着若曦对感情的若即若离, 一边却又不受控制的对她好, 把好玩好吃的小玩意一样一样的捧到她面前。 欲题新词寄娇娘,风吹雨蚀半微茫, 也许最先察觉到他情愫的,并非他本人, 也不是若曦,而是他敬爱昂慕的八哥。 对若曦的用心,八阿哥从来都不隐瞒与他交好的这群兄弟 先下手为强的宣告若曦是他的人, 这让一直追随他的十四不自觉的踏入死胡同: 他的自尊不允许他夺他人之所爱, 而且这个女子又是他一向敬慕的八哥所认定的女人, 他是断然不会让自己背上垂涎兄弟之妻的罪名的。 八阿哥对若曦的细心维护里外打点,从十四口里向若曦道来。 若曦后来感叹“好个心思深沉如海的八贤王! 我竟不知道他从头到脚是如此想的,原来他从未表露过自己的心思, 他让我看到的都是他想让我感受的。” 最后那句,八阿哥让若曦感受的那一切, 又何尝不是想让十四感受呢? 无法宣告出口他的感情,他不敢争,不能争,也不可以争, 所以只能借由着八阿哥的借口,对她照顾着,关爱着,照顾着。 绿窗深情不忍离,去离徊徨意转迷。 久拟深山学修法,又延行程到后期。 若曦暗里帮助维护四阿哥,不惜倒了十阿哥一手肘茶; 若曦第一次随康熙出塞行围回来后,看到四阿哥眼神越发不同, 总是不时的脸红……这让十四一直跳脚。 很有意思,这与若曦谈情说爱的是八阿哥, 八阿哥都按奈不动, 他一个不相干的局外人着什么急呢? 十四因为维护八阿哥,被盛怒之下的康熙怒打了四十大板, 自己受伤了,还不忘给若曦捎来短信:安好,勿挂。 字迹龙飞凤舞力透纸背,为的是不让她担心;若曦生日来临, 他忙着给她收罗礼物,而若曦的一句:生日有什么打紧的呢? 其实最要紧的是你们都好好的,我们大家都好好的。她的关怀, 让十四受用中心念一动,吟起杜秋娘的那首《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后来若曦与八阿哥分手,一旁观望的他比任何人都惊怒, 当时,所有的人都只看到八阿哥的强颜欢笑, 我却心疼这个年岁不大的男孩, 哪个男人不渴望成为所爱的人眼中的风景, 而他,一直以来他仿佛只是为了见证心上人与另外两个男人的刻骨铭心 哪个男人不喜欢心上人的回眸一笑, 而他,倾情卖力的付出只是为了想要撮合心上人与自己的八哥。 后来若曦为了他,不惜与敏敏格格赌命赛马, 那个固执的女人,把所有的罪责都往身上揽。 玉指雕弓白如霜,欲引金矢射八荒。 愿为卿卿腰间箭,常使驱策待锦囊。 他恨不得替她而上,可她却置若罔闻,宁可有性命之忧, 也不让他背负抗旨的罪名。 可能就是那个时候起, 他心中一片震撼,把那个若曦刺马股后来又丢弃的金钗小心翼翼收藏在身的吧。 以至到了后来,连他们的父亲——康熙都看出点端倪出来。 康熙召见若曦时,问她是否可以如她自己所说 ,认清谁是冰糖葫芦,谁是芙蓉糕。 当时的康熙,怕是觉得对若曦而言, 十三是那冰糖葫芦,十四就是那芙蓉糕。 前者是误会,后者,是确有其事吧。 康熙何等的精明,自各儿子的心思动向岂会不知? 见到她与十三哥不讲规矩打破礼教规矩的相处, 他从此之后给自己下了决定, 视她为友,诚心相待,尽力维护, 雨中撑伞的相护不是为了想采拮花朵的美丽, 而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它的盛开。 尽管十四无比骄傲,可他仍在不知不觉间被若曦影响着, 感染着,他竟然帮助了一向厌恶的青楼女子。 也是这个时候起,我们懵懂的少年终于开始长大, 他终于理清了自己前方感情的迷雾,转而成熟。 开始用最真挚最深切的心思,来重新感受。
他对若曦,越发纯粹,他叮咛若曦,说了与十三同样的话, 让她不要参入皇位之争里。 若曦昏厥,他暗里吩咐人送药来, 也许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出来,他对若曦的好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原本是替八哥照顾的,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 他只是因为她,只是因为想照顾而照顾了。 风雨交加的雨夜,他与八哥一道进宫, 见到了跪在雨里的若曦与四阿哥紧紧相拥的画面, 他表面平静姿态漠然,眼中却隐隐含着惊怒。 忧心悄悄病恹恹,辗转无寐夜阑珊。 寸寸相思已成灰,欲亲芳泽总无缘。 他是不是在心痛?心痛所喜爱的女子被紧拥在另一个男人的怀里? 还是在懊悔,懊悔自己来迟了一步,错过了得到她真心的机会? 又或者是在愤怒?愤怒她为何从不回头,回头看着一直离她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的他? 爱恨交加几近煎熬,可他仍是从怀里掏出装有几块芙蓉糕的小包 递给她,他知道她被罚跪了一天一夜,一定饿了。 他问她,值得吗? 十三不是她的爱人,可她却不顾性命不顾天子盛怒, 执意为他。 若曦说“我只做了我觉得应该做和不得不做的事, 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 如果非要问我原因,也许只能说,若十三阿哥面对相同场景, 他一定会为我做同样的事情,即使知道后果难料。” 他深吸口气,问她“若是我,你还会如此吗?” 若曦柔声道:“不管是十阿哥还是你,我都会的! 虽然和十三阿哥脾气更为相投,可大家的情份是一样的。” 他唇边绽开一个淡淡的笑, “那当日在草原上的那些事情,即使没有八哥,你也会帮我的,对吗?” 答案是肯定的。 而他,有她这句话就已足够。 相爱不如相知,如果自己的爱说出来是她的负担,那就不说。 当不了情人,那就当知己吧,即便让她占据心房的不是自己, 但也可以在她沮丧的时候,在他悲痛的时候握住他的手,给她安慰的力量。 所以他会把若曦患有抑郁症时时记在心上,把她想为十三请奏的事办妥 只要她放下长期的忧思,还能够对他灿如春光如花绽放的笑。 听闻她戴罪前往浣衣局为太监洗衣时,他仍是来了, 看着屋内搬动的件件物品,他和她都感叹物是人非。 别后行踪费我猜,可曾非议赴阳台。同行只有钗头凤, 不解人前告密来。 明里暗里的以财消灾,他为她细细打点, 有谁知道“若曦一人,养活浣衣局众人” 这句笑谈的背后隐藏着他多少默默无言的心力? 她带着罪责无人敢娶,连四阿哥八阿哥都不敢出头, 惟有他,在不知她为何被罚的情况下连求了三次婚! 什么时候起,他对若曦的钟情超过了八阿哥,与四阿哥开始并驾齐驱? 发华鬓白红颜殁,他越发受康熙帝的倚重, 威名不但随着连胜战役传便朝廷内外, 更是远播西北大地,而他越发的风姿俊逸豪放不羁, 战争带给他的风尘沧桑,不但无损他的英俊, 反而为他平添几分蛊惑。 温柔时与士兵共饮同醉细诉心事时的不羁浪子, 一身盔甲傲然立于敌人千军万马前的将军; 谈笑间强橹灰飞烟灭的英雄, 豪爽时,手敲三面大鼓、音震青海蒙古各部的潇洒男儿, 京城里的少女深闺里最完美的梦想, 只要他点头,一定有不少女人前呼后拥蜂涌而来吧, 可他在西北的三载光阴却奇异的没发生一则艳史。 实在很难让人相信,可他却确确实实的守身如玉。 白日战事结束,晚上疲累卧倒在帐营里, 身旁不见美人如花温香暖玉,反倒手里却紧紧捏着一枚金钗。 三年的风打雨欺,他终于可以荣归故里, 要求康熙帝给的最大的赏赐,却是她。 百步穿杨一箭横,忆得陌上逢卿卿。 一自识得春风面,梦魂常逐罗裙行。 可却听到了她当年抗旨被罚的原由。 他笑问:“为什么?我就让你那么看不上眼? 你宁可在这里替太监洗衣服也不肯跟我1 若曦心神震荡,哑口无言, 他踱步到若曦身前,伸手挑起她的下巴, 浅笑着说:“今儿不是不说话,或岔开话题就可以的,我有足够耐心等着答案1 我想他等这天一定等很久了。 他不再是那个爱在心里口难开的青涩少年, 而是个有风华有魄力的男人。 岁月教给他的,爱新觉罗高贵血统赋予他的,是敢于争夺的勇气与不言让的魄力 他终于可以直言不讳地站在她面前当面问她,她的选择。 可若曦仍是拒绝。 而十四也不勉强。山头野马性难驯,杌陷犹堪制彼身。 自叹神通空俱足,不能调伏枕边人。 极其欣赏这个时候的十四,人生如萍聚散无常 何须朝朝暮暮盼望。 想必他对若曦的答案必是了然的,所以脸上一丝惊怒难堪都没有。 尽管手里握有康熙的圣旨,尽管只要他愿意, 他立即就可以迎娶她回府,可他仍不愿意勉强。 后来康熙驾崩,十四因为远离京城,失去了夺权的最佳时机, 待他接到消息回来奔丧时,已经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了。 不过短短的时日,原本应该属于他的江山, 原本应该属于他的女人,都被自己的亲哥哥接了手。 面对父亲的灵枢,两兄弟的对立, 从某个程度来说,十四与胤禛真的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骨子里同样的孤高冷傲, 同样的卓越出色,又同时默契十足的爱上同一个女子。 他对若曦,能做的,他都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 甚至到了最后,当年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抚远大将军成为安静本分枯守陵墓的守墓人 对他来说,是怎样苦涩难言的人生起落? 可他这个时候,对若曦仍是放心不下, 看到她无名无分的跟着胤禛,他忍不住关心, 魔龙身后舞狰狞,不辞凶险一意行。若向帐底偿夙愿,抛得性命到卿卿。 自己现在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 可他仍愿意冒着被危及迫-害的风险,给她一隅平安,只要她愿意。 那个帮承欢挑选琴曲的宫女芮儿,是十四的眼线, 记得承欢的那句“她说如果姑姑问起, 就说‘只要愿意割舍,二七必如所愿’”二七是谁?——十四也! 后来,想是上天怜他,若曦终于愿意出宫,杜宇新从漠地来, 无边春色一时回。还如意外情人至,使我心花顷刻开。 她终于愿意嫁给他,嫁给这个无悔等候了她许多年的男人。 很喜欢看到他与若曦最后的那段日子,他是知道的 知道若曦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知道若曦的人来了, 魂还留在紫禁城,留在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身边。 可他仍是笑着的。 很多人看到后来都觉得若曦有些矫情,觉得她已经伤害了这么多人, 为什么不好好的对待老四,非得让所有人都为她伤心才甘心? 颇有点侍宠而娇的嫌疑。 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么相爱的两个人, 如果是因为情变而分开,也许我们还可以接受,可为什么却因为与感情无关的事而彼此伤害? 后来才明白,因为,她是若曦。 如果,若曦对他们后来的遭遇不闻不问或者不为所动, 面对他们时流几滴墒情的泪水,而转个身, 又可以与胤禛欢天喜地地谈情说爱,那么,她还是我们的若曦吗? 还是那个善良无欲有情有义会为了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人而拼命奔走的若曦吗? 还是那个值得胤禛刻骨相思,值得十三真心赞叹,值得十四尽心维护的女子吗? 为什么不想想老八最后的挺身而出对胤禛说出他当年与若曦的情事只求她可以自由的原因? 除了为自己,如果若曦是那种自私自利罔顾他人的女人,老八还会冒着性命危险出来坎下罪责? 若她真的是这样,恐怕不止是老八他们,就连书外的我们都会斥责她没心没肺忘恩负义吧。 若曦的痛苦,没有人可以了解。 她尽管知道历史的大致走向,知道老八他们最后会被株连, 可她不知道造成他们这一惨况的人是自己, 让这群对她关爱备至的人陷入夹缝中苟延残喘度日的困境的人竟然是自己! 原本是好意,反而让他们遭受更大的痛苦,她情何以堪? 而对他们下手的人,又是自己最爱的男人! 难道她可以无视他们的痛苦,在老八他们面前摆出幸福的样子来落井下石刺激他人? 心灵的痛苦有时候远胜于肉体上的, 她的良知她的罪恶感在日日夜夜折磨着她拷问着她, 把她牵来扯去撕成两半,怎让她不心神具碎? 她连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她连自己都照顾不了了,又哪有力量给胤禛幸福? 出宫反倒成了唯一的解脱。 因为看不见,所以心不会痛,因为听不到,所以爱不会死。 到了最后,老八懂了若曦,十三懂了,十四也懂了。 十三的带信,老八的直言,老死的放手,十四的迎娶。 所有的争取,都只是因为他们无法再承受失去, 所有的放手,只是因为他们还想留住若曦最后的一点快乐微笑。 雪里舞剑,握手取暖,隔着屏风絮絮而语, 叨念西北风情笑的直砸塌,若曦在世间的最后一丝温暖和笑容, 都是十四不吝的付出。只是那日十四福晋寿宴又闻那首《麻姑祝寿》 她与他的无言对视,书外的我怅然感叹: 忧忧时光流转 再没有青春能换沧桑。漠漠擦肩而去 夜已栏栅
可是,拼命制造的快乐仍然挽留不住死神的脚步。 长年累月的抑郁症加上流产后对身体的打击, 若曦的生命如同夏日的灿烂繁花,再风华美好,也只能开到荼蘼。 草色如金山如染,平林叶落纷纷然。杜鹃不似堂前燕, 一年一度归故园。最后几幕的画面,让我抑制不住眼眶的泪。 若曦归去的那天,十四在她睡去时抚摩她脸颊时的温柔怜惜 心如枯草期甘露,思君黯黯凄艳时。 唯有这个时候,唯有在她看不见的时候, 他才肯把他所有隐而不诉的爱意毫无保留的宣泄出来吧。 若曦如在梦里心中大喜,对他叫出胤禛的名字, 他明知道叫的人不是他,却还是应了。 好象从来,都没听过若曦叫十四的真名, 而唯一的这一次,就让他满足一下渴望吧,即便是自欺欺人的错觉也是好的。 桃花纷乱,若曦已去,十四紧紧的搂住她, 曾悲失路在河洲,喜逢渔家一叶舟。 香魂飘渺人去矣,凭谁销我万古愁? 抱着体温渐失的躯体,吻着她的发, 心底的那颗泪,最终还是浮现在眼眶,坠落而下…… 浮生一刹逝如电,画楼辜负美人缘。 未知来生相见否? 陌上逢却再少年。若曦来世还记得他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人死的时候,爱你的人落在你脸上的泪,来生,会变成一颗痣, 人们把这种痣,叫做情痣,也叫泪痣。
一直觉得,在步步惊心里,最适合当知己的男人是十三; 最容易动心的男人是老八,最能让你动情的男人是老四, 而最适合嫁的男人,是十四。
十四的人生,爱过,恨过,痛过,悔过, 年少轻狂过,英姿飒爽过,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过, 在战场上笑饮寇血过,有深切的爱一个人,也被人深切的所爱, 就算最后从徇灿归于平淡,可曾经的光芒,过往的爱恨,都留在记忆深处。 谁能说这样的人生,是一种失意? 谁能说,这样的人生,就一定没价值? 我想十四到了最后一定懂,想起东施效颦的故事, 所有世俗的人都嘲笑东施的丑陋,赞扬西施的美丽, 可是,有谁知道,西施美丽背后的深刻绝望,明白她以色侍人的悲哀? 东施虽然不比她美丽,可比她健康,她可以与夫白头偕老, 可以活到子孙饶膝,可以如同粱上燕同君岁岁长相见。 如果我是东施,我就会对那些嘲笑我的人扬起骄傲的下巴, 说:我比你健康,何许效颦? 想必十四也是,他是他所有兄弟当中活的最久的一个, 一直到乾隆二十年,才逝世。心宽才会体胖,思宽才会长寿。 脑中一直有个画面:春日里的桃花树下, 落英缤纷,年老的十四坐在摇椅上,发须皆白鹤发童颜, 手里捏着精致的金钗,闭着眼睛,思绪回到年轻的岁月, 忆起记忆里对自己巧笑倩兮的少女,忆起回忆中曾经金戈铁马的人生…… 不远处是孙儿们嬉戏的笑声以及一片的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人海浮沉随波逐流 各自风风雨雨寄盼,只愿世事安康,岁月静好,只愿燕子回时,别来无恙。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这就是若曦和允禵吧。 四、八、十、十三,他们于她,或爱侣,或玩伴,或知己。 他与她之间,争吵、笑闹、品茶论交,却总隔着别的人、别的事, 他始终在她身边,她一直离他很远。非关风月,只为真心,他真的愿意吗? 从雨夜的芙蓉糕到出宫的赐婚诏,他是她最后的依靠。可那又能怎样呢? 红烛有泪,画屏无声,金钗尚在,芳魂渐远,“如果有来世,你还会记得我吗” 他心底的不甘,她无力偿还的亏欠。
------------------ 最后,我想令我感动的是友情。 若曦与十三,十三与若曦。 这个蓝颜知己。一直陪伴在若曦身边。分享着她的所有心情。 十三。胤祥。 他是阿哥中最淡漠名利的,他最和若曦向往的是大西北自由的生活。 也许正是因为同样的向往,同样的梦,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雍正是他最最尊敬的哥哥。 当雍正还是四阿哥时,十三就一直在他背后默默为他。 为了他最最尊敬的哥哥,他不惜卷入了宫廷的争夺。 他自嘲地无奈,也不忘对若曦说 这是我们男人的斗争 你什么都不要管。 然后,他替老四背负了罪名,换来了十年的幽禁。 尽管若曦知道他日后会成为雍正最信任的人,会是个比其他阿哥结局都美好的人。 十年幽禁。只是暂时。 但她心疼他,她不愿看着她最好的朋友独自寂寞十年。 她在雨中跪求康熙要绿芙伺候十三,最后请求得以允许 而她自己却得了重玻 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却有着比爱情深很多很多的友情。 如果不是十三在日后默默地陪伴她 如果不是十三在她苦闷的时候开导她 如果不是十三在雍正忙与政事,在其他阿哥都被排挤的时候安慰她 如果不是十三在她自责的时候轻易地说原谅她 如果不是十三在她最后想要离宫的时候帮助她 如果不是十三。 如果不是十三。 她的生活一定是苦闷的,她也一定是不开心的。 因为有了十三。才有了我们看到的若曦。 即使在最后的时候,若曦最信任的人还是十三。 即使在死的时候,她也只留给了十三一封信。 有哪个女子不盼望有一个蓝颜知己, 能百分百地信任、能尽力回护、能把心事倾诉呢? 所以十三阿哥就是代表这个可望不可求的人 其实抛开最后的结局,她是幸运的。 她有爱她的人,有彼此刻骨铭心相爱的人 有一个不是男女之情的蓝颜知己,哪个女子有她这个际遇? 十三阿哥也是她一生中真正最放心与他交心的一个人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这当然是若曦和胤祥。 一世间真爱固然难求,却不知最珍贵的是这无男女之情又能够知我知你的相惜相通。 “被你强带出十爷府是我这辈子最值得庆幸的事。” “也是我平生最得意的事。”这决不是临别时的诉情, 而是两人共度风雨,几经磨难沉淀下来的最真的情意。 与锥心般的爱情来去时的大喜大悲相比, 在时,是心底的层层暖意; 去时,想那丝丝疼痛也会伴随一生吧。
步步惊心小说读后感
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完一部穿越小说,虽说剧情就是在几个阿哥的怀里撞来撞去,很明显的玛丽苏,但玛丽苏也算是穿越小说的特权,就跟武侠小说有很多违背物理定律的神功一样,不接受干脆就别看了。至于康熙皇帝的儿子们怎么几乎个个喜欢女主若曦,我就理解成现代人独有的魅力,古代女子都及不上。好在这小说到了后来我基本是在看几个男主的人物塑造并顺便学点清史,女主的存在感也不是很强,就顺顺当当看到了最后,并且还挺喜欢那个结局的。
基本上若曦所作的大部分决定我还是挺赞同的。若曦大部分时候没有想要改变历史,只想为自己谋得一席舒适的生存之地,这点我很赞赏,这确实是心理年龄25岁的人物的想法,我始终觉得妄图改变历史太幼稚,但她后期还是因为疑心是自己造成了雍正和八贤王兄弟相恨相残,还导致因此流掉了自己和雍正的孩子,这点我觉得太不聪明了,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想要快点把小说结束就此收手了。其实十三曾经对她说得很明白:“这是男人之间的斗争”,她根本没必要把自己算进来。这部小说里的女人们几乎个个都把感情看成天大的事,而忽略了男人们无处不在的权利斗争。八福晋尤其是个痴情的种,她眼里看到八贤王是因为若曦当初提醒八贤王要留意雍正才设局陷害的他,未必代表八贤王就真是因此才这么做的,这个小说里的男人有哪一个是肯为了女人而影响自己的谋划布局的?
不过,也因此才看得我很爽,因为打破了一穿越人家帝王就倾国倾城倾天下地来舔着女主的套路。
若曦之前仰慕八贤王风仪,又知他也有意并早已在暗中摸默默关注照应了四年,纵然知道他日后落得在夺嫡之中落败的下场,依然无法阻止自己和他陷入相恋,只是将要论及婚嫁时忽然明白过来自己不愿过那深宅大院与众女共事一夫的生活,又早已料到他悲哀的命运,劝其不要参与皇位争斗而被拒绝,就此决定分手,这个决定还是很清醒。至于昏头昏脑地说出让他留心当时还未对他有动作的雍正,也是情之所至,我颇能理解,即使日后为此吃了苦,想来也是甘愿的。直至后来依托了雍正这棵大树,还为他进了浣衣局,好不容易熬到拨云见日,雍正登基,应该说雍正能给她的都给她了,她却开始忌惮雍正未来对兄弟们将有的狠辣手段,八贤王受了罚她还自己跪着来要挟雍正饶恕他,我觉得这种将自己挡在两人之间维护前男友的事,真的做得太笨了。且不说十三曾告诉她四哥没那么小气,你只要跟了四哥之后是一心一意对他。就算没告诉,她也该明白专一不仅仅是道德和情感的要求,更具有策略性的优势,已经不要求你从一而终,那么跟了现在这个人,过去说斩断就该斩断,斩不断你也心里头藏着哪有拿出来要挟闹事的,况且于事何补?
再说说雍正和八贤王,雍正这样心计深沉行事狠辣的男人在现代社会我是绝不会喜欢的,但在女人命运普遍被男人决定的封建王朝,他能把自己最放松、最疲惫的一面给你看,能跟你约定彼此之间绝无谎话,虽然不理解你的需求却想着各种方法来理解和满足你,这绝对是值得一个女人对他一心一意下去的!更何况,他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赢家。我丝毫不觉得因为八贤王是初恋所以若曦和他的感情纯真不计较回报到了雍正这里就要计较回报了没上次美好了,若曦和八贤王的感情在我看来反倒没有她和雍正之间来得平等。再说了,女主穿越之前是25岁,她没谈过恋爱?还是初恋?我不相信。虽说八贤王见谁都温文有礼,但他难道会没有城府么,我更觉得八贤王的柔情万种是精致规划过的结果,雍正先前待若曦冷漠、后来能对她坦诚,骨子里比八王爷单筋得多,只是比他能忍。两个人相守到最后,见得最多的就是对方放松和疲惫的样子,这点上能相互接受才是最重要的。雍正行事是狠了点,不过基本都有理由,又不是以残忍为乐,只是为生存所逼。八贤王出身相对低微却依然想要争储,不也是不忌惮因此勾起腥风血雨?
从头至尾最聪明的人还是十三王爷,此人出尘,年轻时漂泊洒脱,成熟后识得天命。这小说除了开头和穿越有点关系,我也只当是有个能知晓古今的巫女在清宫中过了一载轮回,她要是真能放得下些,我会更喜欢她。不过也许最后这个结局仍是最好的结局。
(结局指小说中她病死于十四王爷家中,尸身按其嘱咐火化后随风而去。没有再穿回现代和现代雍正转世相遇什么的,已经活得那么辛苦了,死了是种解脱。)
步步惊心观后感
我一直爱看青春偶像剧,迷恋里面美好又完美的爱情故事,沉浸于故事情节中的浪漫,为剧中女主角感到快乐幸福。虽知道现实与梦想的差剧,可一直乐此不彼的看着,近两年由于工作太忙,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让我没有时间看偶像剧了,也慢慢觉得偶像剧不再适合我这个年纪看了,这两年所看的《华丽的挑战》、《放羊的星星》、《给爱丽丝的奇迹》亦是熬夜所看。
早闻《步步惊心》与《甄嬛传》是非常好看的,可我真的没有时间看,索性今年过年休息无处可去,就想看一步,选择了《步步惊心》,这一下,便让我一发不可收拾,连续看了四天,前三天都是看到凌晨五六点,说也奇怪,很晚了也睡不去,躺下后剧情还反复被我思索着,每日上班也期盼着下班快快回家接着看《步步惊心》,我自幼特爱看古装剧,可《还珠格格》可谓是我长大后看过的最后一部了,不知为何对古装剧提不起兴趣,也许是都市的繁华让我无暇去理会那过去几百年和我不相干的事了,可《步步惊心》竟然让我燃起了对清史了解的兴趣,正确的是对雍正的兴趣,我很想知道史料是怎样记载这样一个皇帝的,原来雍正34岁即位,57岁病帮,在位仅仅13年,史料里记载的有八爷、有十四爷、太子,而十四爷的下场并非《步步惊心》所演的在皇额娘处生活,而是被关了起来,是死对头,直到雍正去世才得以放出,看过戏后我也观看了有关雍正即位的种种说法,我最相信是传位于四爷,而并非篡位。如果想给十四爷,不会几次派他去打仗,因为皇帝一定把自己疼爱的儿子留在身边,而史料记载皇帝并非像《步步惊心》里所拍的对四爷有忌讳,是从未有过,因为四爷一向低调朝中之事。
戏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四爷和若曦的美好爱情,我知道一个皇帝纵不会这样去爱一个女子的,但我仍被剧中的故事感动着,四爷为了心疼雨中淋雨的若曦在自家院中也被淋了一夜,全是在不同之处体会同样的感觉;表面冷俊的王爷会为若曦三番五次的送小礼物而且每次轻描淡写那么淡,又是那么浓;当一只箭射向若曦时,四爷不顾自己的性命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那只可要他性命之箭,若非很爱一个人,怎能将自己的性命去开玩笑;在若曦被贬到浣衣局期间更是因自己不能为若曦做什么而痛苦,只是告诉若曦,要等她,他一定娶她。
让我觉得最好笑的一处是,若曦为其它人所准备的糕点都是入口即化,香甜可口的,而为四爷准备的却是里面只放了盐的。
让我家纸巾极速浪费的当属从若曦出宫嫁给十四爷开始,两地相思之苦,再深的爱恋抵不过世俗的看法,人真的能不顾一切的去爱一个人真是很难做到啊。若曦临终前每日的等待、无奈、失望、再盼望的复杂心情让人揪心的痛;四爷看到迟到的书信那时的痛彻心扉,一样样翻看若曦留下的三只小狗鼻烟壶、玉兰花簪、当年为若曦所挡的那只箭,四爷的眼泪让我感动,一个男人,正确的说一个帝王可以这样深受着一个女子,真是感动天动之情,可这世间有这般好男子吗?
为了延续这般心情,我上当当网买了桐华的原著《步步惊心》,我真佩服这位作家,竟可以将一部古装帝王夺位之戏写的如此美好,耐人寻味,如今,我就期待那本小说《步步惊心》的到来,再回顾戏中那难忘的情吧。
看完《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后,我也买了原著的小说来看,小说中的情节有些比电影里演的还更为感人。
这是我第二次为了一部戏去买书来看,现在想想我着手写的小说真是乏味、简单无新意,但是我还是会坚持的写下去,再精彩那是别人的,再平淡那是我的。
《步步惊心》读后感2000字
《步步惊心》已经看完了,感触颇多,为了皇位不惜付出沉重代价的皇子们,四爷的心痛,八爷的心疼,九爷的心悔,十三爷的心碎,十四爷的心伤…更为了陪伴着他们不离不弃的女人们,一幕幕一直充斥着脑海…
八福晋郭络罗氏,这个为了八爷全心全意付出的女子,究竟需要多少爱才会如此呢?在八爷春风得意时,在八爷落寞失意时,只有她也唯有她坚定的站在他身后,陪着他,守着他,当雍正命八爷休妻时,心如死灰的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自尽,对她而言,八爷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如果离开他,活着还有何等意义?她将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的奉献给了八爷,纵使八爷有再大的野心,也全力支持他,维护他。娶到这样的女人,真是八爷的福气。
绿芜,虽是虚构,但我一直在思考着,现实中,有无这样的女子?在十三爷落难的时候不离不弃;在十三爷辉煌的时候抽身而退,换做任何人,估计都不能做到吧?说八福晋伟大,但毕竟他们荣辱与共,但绿芜呢?敢爱敢恨,为了爱选择了十三爷,为了恨放弃了十三爷,此样的女子,恐怕再也遇不到了,她的洒脱,她的明事理,她的执着,她的痴情,她的一切的一切,即使纵身跃入深湖,也令人久久不能忘记,十三爷没有爱错,而她也成为十三爷心中永远的痛,延续着对承欢的爱…
玉檀,看完以后最不值的就是她,为了当年的救命之恩,她付出的太多太多了。那个在冰天雪地里被鞭子抽得血迹斑斑却不肯松手的瘦丫头,握着笔忽然被九爷搂在怀里吓得浑身颤抖的少女,站在宫墙的角落处默默凝视九爷的宫女。好一句“红尘中一痴傻人而已,玉檀不悔…”对于玉檀,九爷,似懂非懂,却又不愿意懂。他身边的女人没有像玉檀一样,到最后,他连死都不能安心,带着对她的后悔和怜惜走了…
马尔泰.若曦,因为是现代的人,所以我会想,如果换做你我中的任何一个人穿越过去,会和她做出一样的选择吗?历史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知道了所有人的结局,却无法得知自己的,这种心情,还不如什么都不知道,糊里糊涂的过比较好。对八爷,她喜欢过,但我认为不能称得上爱,八爷虽没有为了她而放弃争夺皇位,但如果真正爱一个人,虽不能避免他不会是大清帝国皇帝的事实,也会在他身边陪伴着,八福晋一语击破“如果是你,你也可以,只要你心中有爷。”所以只能说她不够爱八爷,而对四爷,因为早知道他会是以后的皇帝,所以从一开始就有意的向着四爷,虽然其中故事曲折,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是爱四爷的,甚至即使他不是以后的雍正帝,也会爱着他。但偏偏造化弄人,最后嫁给了十四爷,如果不是九爷的怀恨在心,如果不是八福晋的一番言语,如果不是对十三爷的满心愧疚,结果就不会如此,有因必有果,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的,若曦的离开,十四,终究没有和她最爱的男人走到最后,如果若曦不愿意,我相信十四爷永远也不会拿出康熙的那道圣旨,她解脱了,也困住了。终日的写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而临终时终没有见到她的胤禛,四爷没有让十四爷送走自己的皇阿玛和皇额娘,而今讽刺的是,自己心爱的女人走终究也因十四爷而没能见到最后一面。一切都是天注定,又能怪谁呢?又记起胤禛曾对若曦说过的话:
“我不信我们无缘!就是老天不给,我也要从他手里夺来”
“我们蹉跎了多少时间?从我答应娶你到现在已经十年,我如今只想尽可能多在一起,我怕……我们还能有几个十年呢?”
“我要你为我生儿女,我想看到你和他们在一起大笑的样子,那是我心底的幸福。”
“我如今有的就是整个天下,可这些你根本不看重,我能给你的只有我的心,我要你陪着我,在这似乎满是人,却又空落落的紫禁城里,一些也许一辈子都不能对人言的事情,你能懂。”最后附上若曦写给胤禛的信:
胤禛: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当一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开我心门的钥匙;当他扔掉伞陪我在雨中挨着、受着、痛着时,我已彻底向他打开了门;当他护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之后是是非非,不过是越陷越深而已。
话至此处,你还要问起八爷吗?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时,可还怨我恨我?恼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
若曦
不想写了,眼泪止不住。很难过,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珍惜在一起的时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