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不仅有趣,还很实在,作者李笑来曾在新东方当过老师,现在在做留学的事情。
时间管理不是一种技巧,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人生管理。而人生是可以管理的吗?这大概也是个很诡异的命题。作者提到的“心智”跟《少有人走的路》中的观念如出一辙,根本上来说,要开始管理时间其实就是向自己的根本心理弱点开炮,挑战那些未知的区域,去面对乃至习惯自己的恐惧。
就我个人来说,自己也有很多次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得更有效率,因为总是有如此多的事情在做:读书、上网、运动、练习音乐、社交……有时候兴致勃勃的制定了一堆计划,执行了不到一两个星期又扔下来了,最后不得不感叹“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这是三年前在南富士参加GMC培训时曾让我留下印象相当深刻的一句话),在不甘于承认自己不是个男人的同时,又安慰自己说,还是要对自己好一点。而这些心理过程,在作者的案例中都有很清晰的展现。同时又清晰的和心智成长的命题练习起来,因而说从阐述时间管理的角度来说,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因为那些讨论时间管理的,往往倾向于在技术层面上打转:如何列表,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授权……
作者对于很多常人思维出现的偏差做了一些分析,是些挺有趣的闪光。比如,“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与“别人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的组合;“实际上正确和实际上不正确”与“以为正确和以为不正确”的组合;“真的重要和真的不重要”与“显得重要和显得不重要”的组合;“出色否”与“有无理想”的组合……凡此种种,都在平常的思维里,使用矩阵组合的方式,把思考前进了一小步,而带来的启发确是巨大的,这恐怕也是作者自己展示的心智力量吧。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在书中多次出现,大概最能安慰人了,当我们惊诧的发现自己很多奇怪的可羞的心理习惯和弱点在书中被清楚的表明,不免有豁然开朗之感,不过关键是这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我们要走出一些误区,仍然需要我们付出心智的成长和努力。书中关于懒惰的分析多少都说中你我的软肋,我也是一次次在问别人问题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懒惰;然后又在别人发问的时候对别人的懒惰而无语。不过作者传递的态度来说,也不过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可狂妄自大。关键在于行动。
此书中,最值得我们直接去实践的,在我看来有:
一是搞清楚自己的目标,其实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时间管理的内容,可是时间能和我们的生活分得开吗?
二是时间花销的记录,以及“事件-时间”日志。这差不多是我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一项如果加上用在晨间日记当中,可能就更加威力无穷了。在我自己实验的过程中,亦有多次让人惊诧的体会。德鲁克的书中也提到过这个方法,当初看到这个方法后,我尝试后,惊异的发现自己有一段时间竟然每天看电视超过两小时,而我是一个天天批判电视的人,因为电视如此的破坏着人们的思考,于心智提升并无多大帮助。当我从我的时间开销中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情况就改变了,不管是为自己找的什么理由,从那以后,我就对这一项时间有了更清晰的觉察。当然了,现在我几乎不看电视。
三就是关于那些最平常的关于睡眠、运动还有准备等等的建议。有时候真理就是“妈妈的唠叨”,光说不做,毫无益处,而有些事一旦做了,不仅有乐趣,还往往有意外的惊喜。尤其是“用传授给别人来实践”这一真知卓见,正好再次响亮的重申《与神对话》中所说得“你教的正是你所需要学的”。
最后,补充说一句,说到灵修、宗教等等中所谈的“没有时间亦没有空间”的境界,另当别论。
《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后感范文
像所有励志类、成功学或教授学习方法的书一样,读《把时间当作朋友》并不需要去推理论证作者的观点,需要的只是信仰作者的观点,并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不懈地实行。我这么说并没有要贬低它的意思,作者也说“更重要的是行动”。
阅读起来,作者在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出身、家势、人脉、智商对于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影响是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对自己的控制,提前的准备和计划,坚持不懈的行动。而这一切都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而习得的。
全书给我最大震撼的一句话是:“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作者故意用一种坚定不移、众所周知、平静的语气说出这句话。我不知其他人是否如作者所暗示的那样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我是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更没这样做过的。一个人活到一定的年纪当然知道什么事是正确什么事是不该做的。十几岁的少年也应该知道天天打游戏是没有前途的,但却完全管不住自己。而一旦认为“你不应该录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控制娃娃亲的大脑”时,问题就由“不能天天打游戏”转化成“你要控制你的大脑”,作者又明确地告诉你,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只要有一次成功的事例,控制自己的大脑将在所有的类似问题发挥作用。原本是理智与慵懒天性的斗争,变成了控制大脑的游戏。
另外,对于这书的最终感悟在于:“行动起来”是管理好时间的重要保证。只有那些将计划付诸行动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才有科学合理管理好时间的机会。工作中有很多人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热衷于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计划或规划做的是漂漂亮亮,工作措施是一条又一条,听了让人激动不已、热血沸腾,可一年过去了,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没有一点点进步,甚至还退步了,这就是没有解决好“计划”和“行动”的关系,重视了前者却忽视了后者,结果仍然无法让人满意。
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迅速行动,不要在等待的道路上左顾右盼、犹豫不决,浪费的是时间和青春,绝对不要像《明日歌》中所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那样蹉跎岁月。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我无意从网上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心仪之,便果断地在amazon上买下了。10年3月29日的时候收到这本书,那时候在自习,随意看了几页,沉博绝丽。可还是把它给放下了,因为觉得这样的书如果不花个安静的时间细细品味的话,有点懈怠作者了。顺便介绍下作者,作者全名李笑来,父亲是一个教师,而作者本人也在新东方执教3年之久,广受学生好评,后来离开新东方,现为笑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曾写过《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和《toefl高分作文》,反应良好。
我于4月2日下午正式阅读此书,包括当天晚上,第二天晚上(选修课)以及今天(4月4日)上午,时间不长,收益却良多。
作者的观点是要我们提高我们心智水平,当然这里的心智并不是指智商,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心智起点都是固定为0的,只有靠后天有意识地训练才能提高和扩展我们的心智水平。要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惰性是天生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降低我们的惰性。许多人失败的情况都是由于缺乏耐心所致,急于速成,内心浮躁,看不清事物。并且全文都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一门能力或者技术能够为自己打开通往另一片天空的大门,认为每个人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无为而学,而无不为。
全书开始介绍了心智的力量,并描述了不同心智的人处理事情的巨大差别。然后描述了何谓心智,提出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的观点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推迟满足感来开启我们的心智的方法。接着着重介绍了我们应当如何“与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敌人”,里面有很多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包括培养精确的时间感知能力、记录实践开销、制作时间预算、使用各种列表。当然,作者在本章的最后也作出了声明,tobeornottobe,thatsaquestion.即是否应该以及何时使用列表的选择在于个人,过分使用列表可能会扭曲一个人的性格。计划的可行性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该计划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长期的计划也并不是谁都可以不经过训练就可以完成的。后面就是开拓我们心智的方法,包括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的介绍(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摆脱经验的局限性,提高自学能力,正确对待老师,通过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世界,以及耐心培养记忆力。作者也对所谓的“成功学”作了一定程度上的批判,否定了大多数“成功学”书籍上介绍的“人人都能成功”的观点,认为“成功学”的核心缺陷是它们对成功的定义——相对比较,方法缺陷是个案分析,表明努力是应当的,是无须强调的,不要相信“我是独一无二的”而否定他人提供的一般性的建议,认真审视成功者所说的话,不要依赖运气——如果没有本身的积累,运气就是虚幻的,打造好自己胜过打造人脉。最后便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效率低下的根源:回避困难;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克服拖拉;效率是永远达不到100%的,人生偶尔还是需要放松的;把生活的节奏放慢些——不要想一口吞下大象;不要迟到——尽管每个人都迟到过;开源节流;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不要对过去做任何假设,(”要是……就好了!“);自卑就是浪费时间;时间有时并不等于金钱;不要高估了明天。最后的最后,提出了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万事都可以提前准备,直接影响成功的概率的便是提前准备的时间了。由此,结束了整本书的话题。
以上是我看着本书的目录凭着自己的记忆做的记录,可能里面有些自己的思维成分。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没变,控制好自己的时间。
我想我得重新考虑我每天的计划了,以后每天晚上记录当日的时间开销表,早上制作时间预算表,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了,因为我昨天便去商店买好了笔记本。希望我永远都和时间做朋友,并且永远都不要忘记了这个朋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刚读完了这本书,震撼,启示,欣喜,很多章节让我醍醐灌顶。“需要太长时间才可以获得的经验很难传递”,这本书成功传递了出来。选出几个特别有感触的章节,记录一下自己的理解。
2.3 控制自己的大脑
在大学里大家就有一种感觉,看书还是去自习室去有效率。大部分人说自习室有氛围。现在我明白了,自习室没有那么多元素可以吸引你的注意。寝室不一样,寝室有很多东西,会干扰你,你会时不时起身去倒水喝,把玩一下桌上的小物件,或打开电脑上一下网,等等。人的大脑非常活跃,外界有刺激,你就去响应,这样的话,一上午思维四处晃荡,看不了几页时间就飞快过去了。在自习室就没有那么多东西吸引力的注意,你可以专心读书。
2.4 控制自己的情绪
大脑有自我保护功能,擅长遗忘痛苦。如果你背单词时感觉很痛苦,那你多半会忘得飞快。某同学把单词当作人民币,的确很强大。
2.5 推迟满足感
本质上是“耐心”
第3章所有小节
这一章我感觉收获最多。里面一些事情,是我早就在做的,因此很多体验本身就有,但是嘴巴上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描述,在这里作者更清晰的讲了出来,读的时候感觉很畅快,很有共鸣。
最好的工具,纸笔。这点实在太精辟。我用过电脑上的PIM软件,便利贴软件,以及智能手机,等等来记录零碎的信息。最终还是没有坚持下来,电脑开机,至少要等1分钟,可能念头一闪而过,又不想记了。PDA 固然越来越先进,但是还是很不方便。反而是一支圆珠笔,一个小便签本,用起来惬意,方便。
精确感知时间。我从大二开始起,开始跑步,刚开始不太连续,后来慢慢坚持下来了。跑步对我的主要作用倒不是健身,而是调整生活的节奏。以前也给同学这样解释,自己又觉得没有完全表达自己的体验,但又找不到更好的说法。作者更加准确的做了解释,是能让自己精确感知时间,看到这里我心里大喊“太对了”,真正的体验就是这样的。每天晚上到了8点多,起身去跑步,久而久之,我基本上对时间有了一点感觉,每天从早晨开始,到晚上跑步这段时间,我基本知道可以干完哪些事,跑完步后,大概10点,还可以做多少事,基本有个数。
记录时间开销。我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这也是作者建议大家做的。在大部分人眼里,觉得是件小事,没什么意义。其实,长期写日记,培养了我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这种经验,我以前就始终无法向周围同学解释清楚,这大概是因为“需要太长时间才可以获得的经验很难传递”吧。不过我写日记不是“事件时间日志”的形式,以后要改进。
其次,写日记,记录了自己干了一些什么。当时写,一天就几行字而已,感觉没什么,很单调,但是多年后你会发现那些乏味的日记,记录了你当时的状态,做过的事情,显得无比珍贵。
最后,我佩服那些长年累月坚持做某一件事的人,这些人,是意志的巨人。
制作时间预算,这个能力,我还不够,让我想象一下制作这个星期的计划吧,额,感觉好难。我现在连制作一个星期的计划能力都没有。这点要长期实践。做计划其实很有意义。我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工作后,刚开始一个项目时,我发现无论自己对这个项目完全没谱,但首先还是迎着皮头把时间计划写出来,过了一段时间,你会惊讶的发现,当初那么遥不可及的目标,竟然还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完成了。计划是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的的心理暗示。
4.5 通过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世界
如果你连一个愚蠢的考试都通不过,那么愚蠢的不仅仅是考试本身。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5.5 “我是独一无二的”--最浪费时间的错觉
看到这一小节,我苦笑了,--就在几个月前,我刚刚顿悟了这一个道理,当到这里时,每一句都与我当时感悟到的东西强烈相似。我多么希望早几年懂得这个道理啊:
接受自己与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没什么本质性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长的重要前提之一。
可以说,我一生都在这种观念之下(还好我现在20多岁,总算懂了),全然不知它对我的毒害有多么深。现在翻然醒悟,那一刻,真的想手舞足蹈。因为从现在开始,我的心智获得解放,我能以一个正常的心态,在生活中能以务实的态度奋斗,前进。
5.6 留心成功者说的话
成功者往往会夸大当初所付出的代价,克服的困难,其次,他自身也会遗忘掉当初让自己痛苦不敢的错误经历。所以,成功者的话,大都经过了他们的扭曲。
这一小节有一个实用的建议:
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每个人身边失败的人和事,肯定是大多数,这些案例,是真真切切发生在你身边的,比那些成功者的案例更真实,更贴近你,你可以从中学到真正的经验教训。回想我自身的经历,我也是从身边失败的人和事上悄悄学到很多东西。虽然当初不免有点幸灾乐祸心理,不过还是会暗自对比对方的情况和我的情况,把对方犯过的错误记住,下次自己不再犯。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trial and failure),如果身边有人失败过,你可以学习,不必自己再去试一遍,失败一遍。
5.8 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
我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老是有人说我太内向,应该多与人搞好关系。弄得我一度很自卑,觉得自己是不是的确应该改变了。
这一小节让我对自己有了准确定位,不再茫然,不再自卑。朋友在精不在多。最后的总结很精辟。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与一个人维持良好的关系,并不是自己能完全控制的,不如好好学习,这一点自己可以完全控制。当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很多有价值的人会自动出现在你的圈子里。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恩,日本有一句格言,“把自己照顾好,不要麻烦他人”,有点类似。
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时间。
这一点我做的极其不够,近几年慢慢有了一点感悟,人是社会动物,很久不联系的两个人,会由于生活经历慢慢不同,突然见面基本不可能有共同的话题。好朋友应该是多联系,多加深了解,在平凡的岁月中互相帮忙,倾听,才会持续维持着知己关系。我现在慢慢会注意要求自己,多和朋友聊聊天,网上看见对方上线了,一定会闲扯上几句,虽然是简单的一些话题,但是聊的多了,慢慢就会了解对方的生活,了解对方的世界。
6.3 效率低下的根源:回避困难
是的,高中是我就发现,有的同学非常勤奋,早晨第一个到教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但是成绩平平,后来我发现他们总是在做重复的事情,比如一个单词,大声的在那念叨N遍,同一个类型的试卷,一体到晚的做。我认为,看起来勤奋,和心灵上真正勤奋,是两回事。
6.8 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
这一节对我的帮助太大了。由于每个人是自恋的,当你比别人强一点点,他根本不会承认。除非你强很多。而当你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强很多时,别人又不跟你比这个了。他会跟你比你不如他们的地方。所以,当你只是强一点点,你永远不能证明自己,当你强很多时,你又没必要证明了。
6.12 被低估了的今天
被低估了的今天,被高估了的明天。人的大脑总是相信“明天会更好”,真的吗?未必。明天会一样忙的团团转,明天会一样一团乱麻,今天的难题到了明天可能还是无法解决。。。应当从今天开始,努力花好每一秒钟,不要期望明天会更好。这里和前面的“回避困难”有类似的联系。
7.2 提前准备的好处
笨鸟先飞可能并不是因为它笨,更可能是因为它更聪明。
第七章的标题是“从此时此刻开始改变”,是一个有力的号召。
有时间继续细写。最后,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书,作者的官网有电子版的。你也可以买纸质的。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工作以来,我延续了上学时读书的习惯,每个月都会去图书馆借两三本书看。读书可以让我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和睿智的伟大的人谈话,可以了解我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去到的远方,也让我对现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找到了答案。就在最近,我读了一本李笑来写的《把时间当做朋友》。
这本书主要是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它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所谓的心智,其实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这与传统教育体制下,我们从小被要求做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不一样的,心智体现在计划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良好的习惯和耐心等方面,而耐心,在作者看来,是让人成功的核心素质之一,没有耐心,失败了却不愿意花时间总结经验、反复尝试,那么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远。
我们80后这一代,生长在改革开放、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比起先辈们少吃了很多苦,但是一旦离开了象牙塔,我们迅速被大众所普遍认可的房子、车子、地位、权利,这些成功的代名词所包围,而现实的残酷却让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渐渐迷失了自我,只是一味的强调努力、奋斗,却很少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究竟是什么。
而一切的问题本源在于时间,心智弱的人把时间当做敌人,心智发达的人却把时间当做朋友,他准备得更早,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然后一步一步的计划,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加倍努力,因为他早就看到了那种结果,加倍努力只是一种自然而然养成的习惯,而成功也会越来越近。正如我最喜欢的泰戈尔的诗句:The best does not come alone, it comes with the company of the all。最好的永远不会单独而来,它会伴随着其他的惊喜接踵而至。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花了两周,终于把这书看完了。第一周只看了一章,第二周最后这三四天才是看的章节最多的,当然后面的章节也比较容易理解。接下来打算读《拖延心理学》《精进》作为工作以外的读书目标。现在在读书这方面可以逐步坚持一下下,每天都会翻一翻,或者摘录一下有用的片段,感觉时间没有被完全浪费掉,起码我还看了那么一点书呢。
读完这本书,作者让我感觉是个谦逊的人,他总是说自己智商平平,资历平平,也没啥懂的,就只是有点教书经验。而我们每个人如果平时较少思考的,其实都属于没有运用心智能力,大部分时间是被自己大脑操控的人生。也是因为很少思考,并且固步自封,所以还带有一点自大,一点自负。然而对于这个世界,或者对于很多精英来说,其实我真的不算什么。所以从今天起,首先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心理上要更加健康的发展,即使自信的时候自信,自卑的时候自卑,其实也没什么,这些情绪都有的人也是非常正常的。不要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自己想想自己的能力去到哪儿,资本都有些什么,不要只有一股傲气,实则上什么硬件软件都不曾拥有。谦卑低调并且努力,尽量早尽量多的努力,对于我来说才是更适合的信条。
目标总是有很多,执行力却总是弱爆,其实也是心智能力很弱,我的人被我的大脑所控制,被我的懒惰所控制。我必须先时刻控制我的大脑,做一些应该做的事,例如即使无趣但是应该要做的事。对于有趣但对个人无益的事,即使再有趣也是应当要放弃的,千万不要被自己的大脑左右,不要被自己的大脑欺骗,不要让懒惰成为我的第一把手。在生活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当自己不幸遇到痛苦时,要能控制情绪。例如转移注意力,不断告诉自己,此刻世界上还有比自己更痛苦的人,我还不是最痛苦的一个(当然这也是事实啊),这样自己就更能忍受痛苦。再之,我们的大脑具有遗忘痛苦的能力,你再痛苦,一段时间过后你根本想不起来当初为啥一件小事就让你痛苦到这个地步。真是尴尬癌啊!虽然大家都有很多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但如果我可以延迟满足感的就会变得更有耐心,有耐心的人会更容易成功。
因为时间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像钱,所以即使我们听过无数遍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但事实上好难切实感受到这种时间的流逝或者说由于时间流逝而带来的损失。为了精确地感知时间,例如拥有不看表都能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的能力。我们要记录自己的时间花销,制作自己的时间预算,并且定期审计时间开销。但是绝不可以把每天时间从早到晚排得密密麻麻,这样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突发事件需要处理,我们必须排出时间来处理这些事情。同时,我们也是需要工作,学习以外的其他生活来放松,恢复,以便能做更多的事。这就是所谓的劳逸结合啊!!!!
在成功路上,最重要的是可以自学并且学会记笔记,会总结,而后再继续出发。但没有必要迷信任何人所写的成功学,因为别人写的成功学也会有夸大或者省略的内容,并不代表他真的完全透露了一切。适合他的成功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更有甚之,他的成功也许得益于他的时代,然而到了你,早已更朝换代了。别人的经验总是有局限性的。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总是要提高自己的效率,效率就是一心二用,同一时间做两件事。不要迟到,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不要自卑,不要做一些无用功或者带给自己负面影响的事。
人还是规律地生活比较好,有计划地做事。计划和自由从不矛盾,计划得当才能使自由最大化。通俗点的版本我们从小大概也就听过几百次吧:麻溜做完寒假作业,然后就能使劲玩儿了! (引自大蔡)。
最后,我们永远都要提前准备,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越早着手准备越好,并且我们永远要有耐心!.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