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国初期开始,就有“地(主)、富(农)、反(革命)、坏(人)、右(派)”的说法,这五类人属于专政、改造的对象。而文革开始后,又有“叛徒、特务、走资派”也成为专政、改造的对象。随着文革的深入,知识分子也成为改造对象。从而知识分子排在了“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的第九位,知识分子爱摆“臭架子”脱离群众,所以就把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了。
出处:
“臭老九”早可见于赵翼《陔余丛考》:“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榭枋得在其《叠山集》中则排序为:“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八娼,九儒,十丐;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
臭老九释义:
文革中对知识分子的蔑称,因当时知识分子被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故称
臭老九的来历:
知识分子何以被称为“第九种人”,这要追溯到十三世纪的元帝国时期。
蒙古蛮族入主中国后,依据和蒙古人亲疏关系的远近及当亡国奴的“资历”,把帝国臣民分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
第二等是色目人(中亚细亚人);
第三等是“汉人”,即金帝国所属的中国人;
第四等是“南人”,即南宋帝国所属的中国人。
上述的等级划分是粗线条的,元政府又依职业的性质,把帝国臣民更细致地划分为十级:
一、官(政府官员);
二、吏(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
三、僧(佛教僧侣);
四、道(道教道士);
五、医(医生);
六、工(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七、匠(低级手工技术人员);
八、娼(妓女);
九、儒(知识分子);
十、丐(乞丐)。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