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中列出了目前已经发现的118种元素。它通过一些符号和数字来区分这些元素,而周期表本身又是根据元素的相似点来排列的。你可以跟随下面的指导来读懂元素周期表。
步骤部分 1 的 4:理解结构
1元素周期表是从左上角开始,一直到右下角结束。它是从左到右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原子序数就是在单个原子中质子的数量。并非每一排或每一列都是完整的。虽然中间会出现中断,但也不妨碍你继续从左读到右。例如,氢的原子序数是1,它被排在了左上角;氦的原子序数是2,它被排在了右上角。元素57到102通常都作为一个子集显示在表格的下方。这些属于“稀土族元素”。
2周期表总共分为18列,每一列都是一个元素族。从上到下都是同一族的元素。编号通常都在列的上方;但是也有显示在其他族下方的,比如金属。周期表上的编号可能会各不相同。有用罗马数字(IA)的,用阿拉伯数字(1A)的,也有用数字1到18的。氢可能会被归入卤素一族,也可能会被归入碱金属一族,或者同时归入两组。
3周期表的每一行为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从左到右都是同一个周期内的元素。周期表的左侧通常带有1到7的编号。每一个周期都比前一个大。这与周期表上不断增大的原子能量水平有关。
4另外,元素还可分为金属、半金属和非金属。它们用差异明显的颜色来表示。金属都用同一种颜色来表示。然而,氢通常都归为非金属。金属都有光泽,在室温下通常为固态,具有传热性、导电性、可塑性和延展性。非金属也用同一种颜色来表示。它们包括元素C-6 到 Rn-86,H-1(氢)也在其中。这些元素没有光泽,不具有导热性和导电性,也不具备可塑性。它们在室温下通常为气态,并可在气态、液态或固态之间变换。半金属和非金属通常分别以紫色和绿色来表示。而两者之间存在一条斜线,即元素B-5 到 At-85。它们既具备一些金属特性,又具备一些非金属特性。[1]X研究来源
5还要知道有些元素有时还会被归为一族。它们包括碱金属(1A)、碱土金属(2A)、卤素(7A)、稀有气体(8A)和碳(4A)。数字可以是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或标准数字。部分 2 的 4:读懂符号和名称
1先要读懂符号。符号包含一到两个字母,即使是在不同语言的国家也都可以通用。符号可能起源于元素的拉丁名称,或者是大家普遍认可的通用名称。在很多情况下,符号都严格遵循其英文名,比如氦的符号为“He”。但是,这并非化学课上必须依据的规则。例如,铁的符号又变成了“Fe”。正因如此,符号/名字的组合由于不容易被误解而常常被大家所牢记。[2]X研究来源
2然后来看一看通用名称。它们会出现在符号的下面。在不同语言的元素周期表中,名称也都各不相同。部分 3 的 4:读懂原子序数
1按照每个元素方框顶部中间或左侧的原子序数也能读懂周期表。正如之前所,要按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顺序。知道原子序数是查看更多元素相关信息的最快方法。
2原子序数就是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3质子多一个或少一个都会变成不同的元素。[3]X研究来源
4知道了原子内中质子的数量也就知道了电子的数量。原子内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记住这个规则也存在例外。如果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就会变成带电离子。如果元素符号旁有一个加号,就表明这个元素带有正电荷,而减号则代表带有负电荷。如果既没有加号也没有减号,那就说明你的化学问题不用考虑离子,因为质子和电子可能就是相等的。部分 4 的 4:读懂原子量
1找到原子量。原子量就是元素通用名称下方的数字。尽管看起来好像原子量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是逐渐增加的,但也存在例外情况。
2要知道大部分元素的原子量都带有小数。原子量是原子核中所有微粒的总重量;但是,它是根据不同同位素计算出的平均重量。
3利用原子量就能知道单个原子里的中子数量。原子量最接近的整数称为质量数。从质量数中减去质子的数量就能得出中子数量。[4]X研究来源例如,铁的原子量是55.847,所以它的质量数就是56。它有26个质子,因此56(质量数)减去26(质子的数量)就能得出30。这代表单个铁原子中通常含有30个中子。改变原子内中子的数量会产生同位素,同位素是比原子更重或更轻的变体。
评论(0)